在市政与交通学院的实训大棚里,总能看到一位戴着眼镜的青年教师。他时而蹲下身指导学生调试桥梁检测设备,时而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曲线耐心讲解。阳光洒在他的身上,映照出这位教育工作者十余载不变的执着。他就是林小雄,一位用匠心守护教育初心,以实干培育时代新人的高职教师。

市政与交通学院优秀教师林小雄
匠心筑基,让每堂课都成为技能成长的阶梯
“同学们,看这个裂缝宽度变化,就像人体体检报告里的异常指标。”在《桥梁检测与加固》课堂上,林小雄老师举起超声波桥梁检测仪设备,将抽象的检测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医学比喻。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“会检测、能判断、懂修复”的核心能力,他独创“三维教学法”:课堂上引入真实工程案例,带着学生分析广西辖区桥梁维修中的37处典型病害;实训环节设置“桥梁医生”角色扮演,让学生分组完成从数据采集到维修加固方案论证的全流程;课后则通过虚拟仿真系统模拟暴雨天气下的应急检测场景。这种浸润式的教学方式深得学生喜爱。2023级学生农雅麒回忆道:“林老师指导我们实训时,无论业务多忙,天气多炎热,他都会准点到场,从不缺席。他说‘工程人就要强观念、听指令、精益求精长本事’”。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,让林小雄老师主讲的课程连续五年保持98%以上的实践满意度,更助力学生在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团体多项奖项。

林小熊老师在实训场指导学生标准化操作
林小雄老师在学生社区开展育人讲座
匠艺传薪,把科研写在八桂大地上
当同行聚焦理论研究时,林小雄老师选择将科研脚步迈向乡间公路。2023年夏天,他带领学生调研组深入桂林县区开展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,连续数周勘察破损严重的农村公路。那会儿师生每天扛着十多斤检测设备在盘山公路上前行,林老师的运动鞋都磨破了底。参与项目的同学们至今难忘。这份坚守换来了丰硕成果:他主持的《广西农村公路信息化检测与养护管理研究》课题,创新性地将无人机测绘与AI图像识别技术结合,帮助当地建立数字化管养平台,节约维护成本超百万元,其研究成果获得了地方交通部门一致好评。更珍贵的是,他指导学生将调研技能转化为毕业后的专业技能,学生深受企业认可。正如他在课题结题报告中所写:“高职教师的科研,就是要让学生触摸到行业最真实的需求。”
林小雄老师带领学生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调研
匠魂铸梦:在赛场中淬炼青春光芒
“备赛不是为了拿奖牌,而是锻造面对困难的韧性。”指导学生备战大学生创新大赛期间,林小雄老师常常工作到深夜。他逐字修改商业计划书,数十次带着学生跑企业调研,甚至自费制作检测设备产品原型模型。当团队在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奖项时,学生无不感慨:“林老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比赛技巧,更是把工匠的担当一代代往下传承。”
夕阳西下时,林小雄老师总爱站在教学楼天台,静静地眺望远方。看着那些穿梭在实训楼与教学楼的年轻身影,让他想起自己初为人师时的誓言:“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”从三尺讲台的谆谆教诲,到实训场地的躬身示范;从指尖传递的技艺,到企业一线的实战锤炼,这位“双师型”教师正以永不停歇的脚步,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。正如他常对学生说:“真正的匠者,既要能雕琢毫厘之间的精度,更要胸怀家国天下的气度。”在这位筑梦人的引领下,无数年轻的心灵正在工匠精神的滋养中,悄然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芒。
林小雄老师与参赛学生交流
林小雄老师指导学生合影